泳装商贸网展会频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内 » 正文

泳池“不对外”成卫检挡箭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08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郭媛
核心提示:  日前,广州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抽检全市261家游泳池,其中160家不符合单个或多个抽样标准,泳池不合格率超过61%.抽检结果表明,目

  日前,广州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抽检全市261家游泳池,其中160家不符合单个或多个抽样标准,泳池不合格率超过61%.抽检结果表明,目前游泳池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在住宅小区和一些中小学校。

  昨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访市内30多个小区游泳池和部分公共游泳馆、中小学游泳池,发现大部分泳池借口不对外开放,连“卫生许可证”都没有向相关部门申领,另外,最重要的泳池水卫生管理问题也亟待统一标准及管理执行。

  [部门抽检]

  水余氯指标问题最突出

  本次抽检的261个泳池分列越秀、海珠、荔湾、天河及番禺区等地,其中不乏知名酒店、楼盘、小区和公共场所的泳池。“不合格”的名单上,多数是市民熟悉的休闲场所,包括星级酒店、高档会所游泳池、政府单位泳池、部分学校泳池及青少年聚集地的公共游泳池。

  如:广州市少年宫、广州市第二文化宫的游泳池水未能通过“尿素”检测;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综合服务部的游泳池水存在“尿素、泳池水余氯”检测不合格问题;广州市越秀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尿素、游离余氯”也未达标。

  而PH值、浑浊度、尿素、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泳池水余氯等6个项目是本次抽检的重要指标。其中泳池水余氯指标不能达到指定要求问题最为突出。目前,广州市卫生监督所已向不达标泳池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及时整改。

  [记者跑腿]

  小区泳池鲜领卫生证

  针对此情况,近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访广州市内30多个小区游泳池和部分公共游泳馆、中小学游泳池发现,它们中大部分并没有按相关部门要求的那样,将“卫生许可证”和“当季疾控中心水质检测报告书”的原件或复印件悬挂在入口的显眼位置。虽然各小区、中小学校的游泳池入口处都贴有“泳客入场须持有当年的游泳健康证”等告示,但泳客只要交足“入场费”,无需出示健康证即可轻松入内下水。

  “根据有关规定,凡是对外开放、有营业性质的泳池都必须向卫生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并接受卫生部门的定期监查。”广州市卫生监督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然而,目前许多住宅小区的泳池都由物业管理公司代管,“他们常以‘泳池仅对业主和住户开放,并非对外开放’为由,逃避申领卫生许可证。”该工作人员称。

  而市内除了部分重点中学和小学的泳池委托给专业机构管理之外,许多学校的游泳池都只是交给本校的工作人员管理。对于卫生许可证的申领情况,越秀区某小学后勤人员表示,通常学校泳池仅对本校学生开放,不属于对外开放,因此可以免去该项领证手续。

  泳客怨愤

  浏览广州各小区业主论坛,今夏“点击率最高”的帖子当数《游泳池之请你不要毒害我们的下一代》。发帖人莫小姐称,其所在的小区泳池至少一年没有换水,沉淀众多浑浊物质,导致自己儿子游泳后尿道感染。

  “我们楼盘的泳池,很早被开发商承包给外地老板经营。从去年到现在,邻居们发现泳池的水一直没有换过,只是不断添加漂白剂。”莫小姐称,“只要经过游泳池,就能闻到浓烈的漂白剂味。”

  今年夏天,她曾带着2岁的儿子到泳池玩水,没想到次日在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儿子患上尿道感染“更夸张的还有,业主新买的泳衣都被泳池的漂白粉所腐蚀。”

  该小区泳池承包方对此表示,游泳池的监测结果合格,泳客觉得不卫生,“只是心理作用的缘故。”不过,对方始终没有拿出证据表明该泳池的清洗及消毒时间。

  目前,该小区知情业主都选择到外面游泳,轻易不敢在家门口“叹清凉”。

  关键词

  连线嘉宾:

  广州市卫生局广州市卫生监督所广州体育学院游泳教研室

  泳池人均面积

  南都:什么是游泳池“人均面积”?这方面是否有一定标准可参考?

  解答:从舒适、安全和卫生的角度来看,一个泳池的泳客“理想密度”最好是人均游泳面积不少于2.5㎡.即,面积在100-200㎡左右的泳池,最多容纳80人。

  限制游泳场的泳客人数,可以有效保障池水的卫生适用度。如果人均游泳面积较大,即使有人患传染病,也很难通过池水传染给人;反之,就算所有泳客都健康,但人身上的汗液和体垢达到一定浓度,病菌也会侵入人体。

  游泳健康证

  南都:正规游泳池(馆)通常有“泳客入场须持有当年的游泳健康证”的相关告示。但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只要交钱买票,广州市内大部分泳场无需出示“健康证”即可进入。

  解答:按照国家规定,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等病患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将给泳池带来一定卫生隐患。

  强制淋浴

  南都:目前,广州市内超过九成泳场并无完善的强制淋浴设施,或是为了省钱而不开通强制淋浴,或是没有强制要求游客淋浴之后再下水,造成对池水的“先期污染”。

  解答:入池前,应对全身尤其是头发、脸部和下身进行淋浴,以减少或避免人体的汗液、皮毛、头发、头屑等污染物甚至体表性传染病原菌进入泳池内,减少泳池的公共污染。

  浸脚消毒池

  南都:为什么强制淋浴的沐浴花洒下面,都会筑造一个浸脚消毒池?

  解答:泳客下水之前,应当走过“浸脚消毒池”洗脚消毒。按照有关规定,该池的余氯浓度必须保证在50-100毫克/升,泳季高峰期不超过2小时就要换一次水。如果只是每天打捞一些漂浮物、几天才换一次水,浸脚池不仅未能达到消毒效果,还可能将健康脚变成“香港脚”。

  抽换水

  南都:游泳池为何要求每天都要抽、换水?

  解答:按照国家规定,泳池应当每天在过滤后补充新鲜的池水。但大多数小区游泳池都选择每天撤场后,投放消毒片和定期投放硫化铜澄清池水、防止藻类生长;每周甚至半个月才进行池底水的换抽,并且极少整池水都换。常换常新,只有保持池水的“流动”,才能更好地保障其卫生达标。

  统筹:本报记者 郭媛

  采写:本报记者 王道斌 郭媛 朱丹婷

 
分享到:
 
关键词: 泳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