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以来,特别是国庆节后,国内外棉花市场出现了联动快速上涨的态势。美棉12月合约一举突破65美分/磅的技术压力位,最高上冲至69.48美分;郑棉1001合约,突破14000元/吨的关键技术压力位后,快速上冲至14550元/吨,随后回落至14400-14500开始盘整。各地籽棉收购市场一片混乱,收购价格从5.6元/公斤起步,目前主流收购价格多在6.5元/公斤附近,最高已经报至7元/公斤;纺织企业也闻风而动,在经济与纺织品、服装出口复苏的预期下,原棉采购价格也芝麻开花节节高,目前,较好的标准级皮棉,纺织企业接收价格已经上涨至14000元/吨附近。棉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大涨大跌,令许多涉棉企业开始迷茫。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籽棉收购,尽管价格每天都在上涨,但收购量却很少,可以说是有价无市,有价无量。一方面,棉花加工企业想抢购资源;另一方面,收购量却始终上不去。此外,皮棉的市场成交量也非常少,通常价格不一,较为混乱,由于交易量过小,这样形成的现货价格便不能代表主体交易价格。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外棉市上涨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真实的供求失衡,供求矛盾凸现,才造成趋势性上涨行情。另外,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及通货膨胀预期,是棉市加速上涨的又一推动力。
全球棉花产量下降明显
全球棉花产量已从顶峰时期的2650万吨左右,下降至目前的2250万吨左右,减少400万吨,减幅为15%。从2650万吨,到2250万吨,期间经历了约4-5年时间,这是一个正常的轮回,棉花市场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棉花产量开始下降的前几年,每个新的年度便会消耗上个年度的棉花库存,这样,全球的棉花库存在不断减少,但一直没有有效地暴露出来,2009/2010年度,由于全球棉花两大主产区中国、美国出现了阴雨天气,造成棉花上市时间推迟,期初库存本来就很少的现实,让涉棉企业忽然发现,商业流通领域已经没有棉花。另外,中国政府上个年度的收储,使市场本身的调节润滑剂——商业库存出现了断档,这更加剧了棉市的快速上涨。
中国纺织市场形势并不悲观
中国的纺织行业现状是中小纺织企业为主体,船小好掉头,这客观上造成中国纺织业生命力异常顽强,具备一定抵抗全球经济危机的能力,纺织企业经营相对灵活。这一现实,导致了中国的纺织形势并没有先前预期的那么悲观。国内市场对棉花的需求,并没有出现大幅的减少,反而出现了较其他国家提前复苏的迹象。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纺织行业生产状况开始发出转暖的信号,2009年前8个月累计纱产量增速已经超过去年同期。随着我国棉纺织品主要出口国经济状况的企稳转暖,棉纺织品出口环比出现增长,而同比的降幅也趋于收窄,目前纺织行业出口下滑的总体势头基本得到了遏制。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相继回暖,预计后期纺织行业的外部需求会逐步增强,笔者认为纺织服装的出口形势仍将主导未来国内棉花市场的价格走势。在纺织服装出口增加的同时,国内棉纺织品消费也保持一定增长势头,在国内经济逐步复苏、消费信心回升的背景下,国内纺织服装消费呈现超预期回暖趋势。国内棉花产量大幅减少,而需求量随着经济复苏将趋于增加,国内棉花供给偏紧将对棉花价格形成有力支撑,供求矛盾凸现。
全球棉花市场产不足需,仍然要通过消耗库存来弥补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10月供需报告显示,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计为2260万吨,较2008/2009年度的2342万吨下降3.5%。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棉花产量会有所增加,但增加量将会被中国、中亚、巴西、土耳其和墨西哥等国的下降所抵消。消费方面,由于世界经济逐渐趋稳,绝大多数国家在2010年的经济状况将有所改善,所以棉纺织品消费会有所恢复,预计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约为2464万吨,较上年增幅为2.3%。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小幅减产,而由于经济复苏,各国对棉花需求量将趋于增加,虽然尚难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消费水平,但是总体看来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也将供不足需,不足的部分需要通过消耗库存来弥补。根据美国农业部预测,全球棉花年末库存预估为1222万吨,较2008/2009年度年末库存1360万吨下降10.2%。国内棉花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影响较为明显,而新棉花年度全球棉花存在小幅供求缺口,将对国际棉价形成一定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利多国内棉花价格。
美元继续在下行通道中运行
美元的涨跌已经不再由美国政府左右,因为存在太多的海外美元,全球正在悄悄地出现去美元化行动,美国财长对美元的承诺已经变得毫无价值,美元正在失去主权。任何的衰退都是来自于前期的强势,美元正在由极度强势走向衰退,强到极致就是衰退,这符合普遍的哲理。因美元贬值导致的上涨在国际市场会出现,但对于国内市场来讲,上涨的幅度会大打折扣,因为人民币的购买力并没有下降,国内的商品是人民币标价的,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国际市场上涨的幅度大于国内市场的现象,这是健康的现象,其间的价差就是汇率导致的。
国际市场黄金突破1000美元,原油上冲至80美元/桶,国内以4万亿投资为核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使社会货币供应量开始出现剩余,资产价格开始出现上涨,通胀预期加大。
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到2.18万亿美元,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上升。若经济恢复增长,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物价水平开始上涨,美联储便可能加息,提高融资的成本,遏制需求的过度扩张和通货膨胀上升,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黄金的大幅上涨和屡创新高,就说明市场对于美联储的担忧。另外,资源性产品原油的上涨,也体现了货币避险的需求。综合以上显示,通胀的预期在不断增加,这给以美元计价的软商品棉花,提供了上涨的可能。
美元目前是影响棉花上涨幅度的最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抛开美元来看的话,棉花也就是一个阶段性的上涨而已,但考虑到美元的因素,我们对上涨的空间要更加警惕,警惕因为美元贬值导致的全球性通胀风险。
从中国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看,在中央以4万亿为核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推动下,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和应对,中国经济已经平稳度过金融危机影响的最困难时期,企稳回升态势已经得到了基本确立,将在世界各个国家中率先走出危机阴影。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在今年天量信贷的投放下,在美元大幅贬值导致国际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中国未来的通胀风险正在逐渐露头。
从国际市场运行规律来看,今年棉价暴涨可能不大
根据以往经验,当一个高点出现后(国际市场美棉期货高于80美分),一般经历5-8年的时间,上一个高点出现的年份是2008年3月,那么下一个高点出现的年份应该是2013年或者2016年。今年多了一项因素,即天气不利造成了棉花的减产,有可能的情况是,今年的价格不会出现突破80美分,而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在58-72美分之间运行(考虑天气影响)。
若国际市场的高点在72美分,那么SM级棉花应该在75-78美分,折合1%关税人民币合13050-13600/吨(港杂费按照200元/吨计算);5%滑准税在13600-14300元/吨,即进口棉的最高成本可能为14300元/吨。按照正常情况,国内标准级现货价格不可能高于14300元/吨过多。
棉价前高后低,或者前高后期平稳,棉花加工企业亏损或微利,棉农受益在籽棉收购前期,价格上涨,国家不会过多干预,毕竟这有利于保护棉农利益,维持正常的麦棉比(目前小麦保护价0.86元/斤),按照正常1:8的比价关系,皮棉的正常保护价格应该为13760元/吨,目前的现货价格,其实是比较正常的价格。
在籽棉收购后期,纺织企业呼声渐高的情况下,增加抛储和增发进口配额,也许是可以预见的政策。这两项政策,或者用其中之一,或者并用。我们分析,再次增加抛储量50万-60万吨(国库目前仍有190万吨左右储备棉,正常年份国储一般为120万吨左右)将是第一个调控手段;增发滑准税进口配额100万-150万吨,将是另一个对棉市调控的政策。在这两个政策的作用下,棉市现货价突破15000元/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从整个年度来看,前高后低或者前高后期平稳区间运行的概率很大。这一波的上涨,幅度上取决于真正的减产程度和美元的恶化程度,从这个因素来看,11月底减产的情况就会清楚,棉花的上涨幅度可能会清晰出来。美元是个长期的因素,需要长期跟踪观察。另外,基于最近籽棉的大涨,要警惕政府提前增加抛售储备的准备。
郑棉的持续上涨,会造成本年度仓单的大量生成,后期,由于仓单最终要流入到现货市场,那么后期的期货价格可能会跌破现货价格,有可能出现反向基差。这样,对卖出套期保值者来说,有可能获得较好的保值效果。
建议涉棉企业理性经营,结合国际市场,长期看现货标准级棉价运行区间在13000-14500元/吨的可能性大。对于郑棉,高于15000元/吨的价格,也许不会长时间运行,目前可以暂时观望,11月底可能出现高点。但14500—15000之间值得开始卖出保值,而纺织企业不要在此价格区间增加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