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来自金华的东阳国际缝制机械市场向台州发出“邀请函”:这个将于2010年竣工的国内最大专业市场,期待着台州缝制设备配件企业入驻。这是不是意味着,经历了“寒冬”的台州缝制设备行业有望再度崛起?为此,记者昨日走访了椒江多家缝制设备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
作为主要产区之一,我市在国内缝制机械行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单配件而言就占到全国市场的1/3,可谓行业发展“晴雨表”。椒江区缝制设备配件行业协会秘书长阮孟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有所好转,但不明显。
“低潮”带动行业大洗牌
“今年将是缝纫机行业的‘洗牌’之年。人人都能拿起螺丝刀做缝纫机的时代终将过去。”在阮孟康看来,台州缝制设备行业大洗牌势在必行。
从配件生产,到装配整机,再到经销商销售,台州的缝纫机产销都是“现金交易”,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断裂”,资金不能及时回笼,最吃亏的就是处于生产链最末端的配件生产企业。“保守估计,现在仅椒江下陈有几百家企业,外面拖欠的货款就有上亿元。”阮孟康分析说,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着实给这些企业上了一课。
由于台州有较为成熟的产业链,缝纫机生产基本是“就地取材”,本土配件企业生产的产品直接供应本地整机企业,导致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档次也一直上不去。“目前台州的缝纫机主要以中低档为主,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仿造’的多。”阮孟康介绍,这次的“低潮”,正好带动行业大洗牌,把一些低端的、不能适应新发展的作坊式企业淘汰掉了,而保留下来的企业可以借此进行产业升级和调整。
既要做差异,又要做市场
“企业要学会用质量去竞争。”阮孟康,1969年到下陈镇(现为下陈街道)工办工作,一直与缝纫机打交道,直到2006年退休。而今作为行业协会秘书长的他,给出的发展建议是不求数量,求质量;做产品差异化,打造专业市场。
这一点,记者从东阳国际缝制机械市场相关负责人处也得到了印证:作为国内重要的缝制配件产品销售基地,东阳周边聚集了台州、宁波等重要产业群;而东阳本身,从事缝制机械销售的人数众多,销售范围遍布全国。目前,东阳销售的配件占国内配件市场总量近70%,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目前,台州缝制设备行业正经历产业调整和升级,已经把市场做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台州企业期待着新崛起。正如一些从业者所说的,在国内外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跑量”的路已经行不通,“跑质”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