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装商贸网展会频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机械 » 正文

缝纫机行业2009年度体检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28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核心提示:由于上市公司的年报,每年都要到四月底才出炉,要想准确的知道还有没赚钱机会,就好好比较各家的年报,一定可看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方向

由于上市公司的年报,每年都要到四月底才出炉,要想准确的知道还有没赚钱机会,就好好比较各家的年报,一定可看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方向. 缝纫机企业老板不必要烦恼看行业内龙头的年报要花很长的时间,因为龙头企业不多只有少数的资料可供参考,花不了太多的时间. 缝纫机行业是传统的机械业,市场创新不易,很快的就达到饱和,这二十年来能达到股票上市上柜条件的企业不多,由此可给后来加入的创业者一个事先予告,”经营缝纫机企业只有靠每年的营收获利赚辛劳钱,要想走股票上市赚取财务暴红的路子,极端困难.” 

首先看看我行业的龙头公司2009年的状况是怎样的?

1.)   日本重机在2008 年损失约1亿美元, 2009 年可能达到1.2-1.5亿美元. (注: 重机的亏损,大部份来自于家用缝纫机,电子产业机械; 工业缝纫机是小亏.)

2.)   日本飞马在2008年小亏数百万美元,因而失去同业模范生的地位; 在2009年应继续亏损的状态.

3.)  上工申贝就被德国的杜克普拖累得很惨. .先卖掉上海的地,借给杜克普作贷款.(上工需要先替德国杜克普归还旧的贷款). 又因为德国杜克普在2009年亏损了2200万美元,上工接着要筹集这 2200万美元给杜克普当营运资金, 否则杜克普在2010年的营运手上没现金了. 由网络上可以看到上工准备脱手德国杜克普,以便把上市公司的壳公司卖掉或是被大股东资产重组.

4.)   标准公司在2009年在本业也是亏损. 靠着卖掉手中持有交通银行股票的获利,把年报化妝了一下,才有盈利的数字.

5.)   中捷公司在2009年是小亏.

6.)  2009年有在本业货利的只有中国台湾的高林公司,大约是银行固定利率的水平. 使得高林公司获得同业模范生的地位. 

大公司经营获利模式.---毛利优先.   

观察以前的产业模范(日本飞马),和现在的产业模范(台湾高林),会发现这两家公司都是专注于高质量的包缝机和绷缝机.其重点是专心制做高毛利的机种(毛利高的机种营业比重占到公司营收的60%). 其次是避开了价格斯杀的中国市场,这两家公司把许多精力放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以获得更好的利润.(飞马的中国市场营收占其总收入的35%; 高林的中国市场营收占其总收入的20%不到). 就是这么间单的营运方针,引领公司走向获利.         

其它大公司未能获利的检讨---未做强先做大.

1)    基于成本的原因,在西欧生产高端缝纫机的想法被再次确认不可行,很快的德国又要少了一家大厂. 缝纫机没什么高端技术一定在德国才能生产制造. 只要仔细拆开每个零件仿制,把每个零件做好,就能够做好整台缝纫机.中国国内早已有能力制造精密零部件,不在中国制造缝纫机,从制造成本考量企业难以生存. 再过些时,连上海市也会因成本太高而渐渐的不适于作缝纫机生产基地.

2)    公司为了做大营业额,开发了许多机种,各种式样机种都具备,希望客人可以一站采购满足.产品的机种多,但是制造技术跟不上,徒徒浪费了精力. 还有当机种一多,业务人员的经验不足,对于数量少的机种没法做好服务,生意因此流失也会时常发生. 还不如先做精,再求广,以毛利考量为先.

3)  产品质量未能高度的提升,与一些中小厂的差距不大,遭受到中小型厂的竞争杀价而减低了利润. 如果大厂没有自身的精密零件加工部门,而采用外面的加工厂零部件,那么这台缝纫机组装完成后,其质量与外面的中小型厂也差别不多,价格方面难免落入杀价的泥坑中.       

其它中小型的缝纫机企业状况.---有的公司仍在获利.  

行业的大哥们有那么多的人材/资金/商誉都没能够获利,其它体质较弱的企业状况也相差不远,在2009年都是辛苦经营,列于亏损边缘. 但是还有同业在不景气的时候获利,这些是特别缝纫功能针车(特种车)的经营单位. 这些特种车的制造厂属于中小型企业,它们能在不景气的环境中保持获利,我的看法是:

1)    公司规模小,固定开支少,临时裁减人员应变决策快速.-----这个不算很特别.

2)    专门制造量少但是价高,毛利率高,型号机种不多的特种车.----不求拼量,不求作大,只求获利. 3)    重要的零组件方面都在自己厂内制做, 不让本身的技术资料外泻,可保有自己产品质量上的差异性. 有质量高的精密零组件才能装配成高品质的缝纫机.

4)  因为公小老板本人投入管理,对于量少而需求又特别的客户能够照料,或是把设备修改来满足客人特殊要求,不会嫌量少而麻烦. 台湾的厂商较多是特种车制造企业..而国内厂商在特种车杰出的较少. 因为国内的缝纫机中小企业,要想自己加工重要的零组件,自己厂内要有零组件制造技术及加工设备;而台湾的特种车制造厂就不需要自设零组件加工车间,因为卫星零件加工厂会替客户保守机密,不会把客户委托加工的零件乱卖给别厂.         

缝纫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先听大哥怎说. 整个行业的趋势,当然是大哥级的动向最受人注目.

1)    飞跃集团的邱继宝在今年两会期间就对还在危机中的中小企业提出宝贵的意见 “在危机当中,等待肯定是死亡,只有转型升级、兼并重组才是希望。” 邱继宝已加速转型升级在资源再生领域开展另一片天了.不再玩低价抢缝纫机定单.

2)    中捷投入期货公司方面的资金逐渐加码,金额超过在缝纫机的研发投入.走财务投资的方式赚的比机械制造实业要多又快.

3)    标准公司也有点委曲,数年来专注本业本业获利竟为负数. 而西安其它的国资企业在别的行业如今干得红红火火. 当年起步时标准公司的基础还好过其它的国资企业, 如今在资产规模及获利方面没法跟它们比了,只因为缝纫机行业进入门坎低,行业饱和太快了.   

标准公司2009年在德国投资270万美元只搞研发,不涉制造.

4)    上工申贝,已准备把国内的制造单位移出,由同业代为生产. 对于德国杜克普也在找同业接手收购

5)    杰克,在德国公司宣布破产之后,买下对方的品牌及技术资料,把德国品牌的制造基地移到中国国内以降低成本抢占市场.对于在德国搞工厂制造机械是敬而远之.因为中国已有制造能力,只要有正确技术资料,绝对可以作出与德国同水准的产品.

6)    日本飞马因为有中国及越南两处生产基地,当中国的生产成本高涨之时,他们即加大越南的制造比重. 台商高林公司则是再加把劲节省成本. 因为机种少,每个机种的数量够多,再加上每个月的销售数量稳定,在采购材料的议价能力增高不少.台商在制造量产方面有独特的降低成本且能维持质量不下降的管理优势.        

‘机电整合自动缝纫系统’ 是各家公司的共同重点开发项目. 由于各个大公司的市场地盘区隔已形成多年,现在要转型机种开发新市场马上要冲击到其它对手的地盘,并非容易. 而在机电整合的自动缝纫系统却是一块坦扩的绿地,还有相当大的空间供大家抢占. 可是想抢占这块机电整合自动化设备的市场,企业本身的财力/管理/以及吸收人材的待遇都比缝纫机行业要高出一截. 到现在为止机电整合方面尚未见有突出表现的缝纫机企业. 中小型的缝纫机企业发展机电整合自动化的条件更是不足,还是在传统的机械领域的特种车方面多集中精力,效果才会好.这也就是为何台商都专攻特种车而颇有斩获,是做适合自己实力的事而已.       

今天的外在环境.    

买房地产,猛涨. 买股票,涨. 人工费,涨. 材料费,涨. 人民币汇率,指日即涨. 缝纫机成品售价,跌. 只有把每一个小零件做好,组装成质量优良的整机,建立优质品牌,才能抗跌.

 
分享到:
 
关键词: 缝纫机 行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