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装商贸网展会频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内 » 正文

泳装行业同质化严重 泳装品牌建设如何走出瓶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0-15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
核心提示: 泳装是指在水中或海滩活动时和模特及选美时展示形体的专用服装。通常有一件式、两截式或者三点式等变化。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后

    泳装是指在水中或海滩活动时和模特及选美时展示形体的专用服装。通常有一件式、两截式或者三点式等变化。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著名的比基尼泳装开始流行起来,同时也带动了传统泳装向新的方向发展。目前,泳装无论从色彩、式样、质料几方面都超越以往,形成了多色彩、多式样、高质量的泳装新潮流。泳装一般都采用遇水不松垂、不鼓胀的纺织品制成。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运动意识的增强,泳装的销量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但是,纵观我国泳装市场,能让消费者一口叫出名字的品牌却几乎没有。我国泳装行业结构性零乱,大多数泳装企业的产品形象、市场形象严重同质化,是目前客观存在的情况。在我国其他服装行业蓬勃发展,本土品牌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泳装行业却很难见到实质性的品牌运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我国品牌泳装的发展,又要到何时才能突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呢?

    消费者:无足轻重,更换频率很高

    2010年初夏,川、渝地区的天气就显得特别的诡异。正午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连续数天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使得户外的空气都让人感觉到热得窒息。此时,大多数的群众都纷纷想到采用游泳的方式来消暑降温。抑或是去天然的浴场,抑或是到设施齐备的游泳池都要面临一个挑选、购买泳装的现实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泳装的款式、面料、色彩等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商店里面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泳装,消费者难免感到应接不暇,无从下手。但是,相对于其他的服装产品来说,专业的泳装导购人员却是寥寥无几。在一般规模、档次的百货公司、超市等销售场所很难看到泳装柜台前有懂行、精通业务的导购员。

    2010年6月中旬,在重庆某公司业务部的李小姐便早早的和朋友约好休息日一起去加勒比公园的水上乐园游泳。她想起家里还有去年买的一套游泳衣,于是下班回家便开始翻箱倒柜的寻找起来。待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在衣柜的旮旯里找出“陈年”的游泳衣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穿上试了一下。

    可这一试就发现了问题,原来这一年以来李小姐身体稍微长胖了一点。其实,这要是换成其他的服装,例如外套什么的也不大看得出来。可这泳装穿上之后,合适不合适自然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另外,李小姐也觉得去年买的这款泳装,当时还觉得时尚但现在看来却感觉已经过时了。俗话说,女孩子买衣服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潮流更替的脚步。于是,李小姐毫不犹豫地摒弃了这套泳装,打算抽空去百货公司另外选购两套。

    第二天,李小姐一下班就兴致勃勃地前往附近的百货公司选购游泳衣。然而,她在商场的服装销售区逛来逛去也没有发现游泳衣的影子。随后,李小姐琢磨着这游泳衣用的面料少,估计可能算是内衣产品一类的。于是,她又来到了位于三楼的内衣柜台。遗憾的是,这里依然没有她想要购买的游泳衣。

    经过对百货公司售货员的询问,李小姐才恍然大悟,原来游泳衣被这家百货公司归到了体育用品一类。在出售篮球、乒乓球拍等商品的体育用品销售区才有卖。无奈,李小姐只能辗转又来到了五楼的体育用品专柜。

    果然,在这里李小姐发现了各式各样的游泳衣。抛开花色各异不说,仅款式就有连体式、平角式、高腰式、裙摆式、分体式、比基尼式等等。看得眼花缭乱的李小姐这时又开始迷茫了,自己究竟应该选择那种款式的游泳衣呢?本打算找导购人员咨询一下,但环规四周却没有看到她们的身影。专柜的售货员告诉她说,由于泳装的销售周期收季节影响很大,除去夏天几个月旺季之外,其余时间都是淡季。从经济利益出发,一直没有人愿意做专门的泳装导购员。

    与此同时,细心的李小姐还发现绝大多数挂在衣架上的游泳衣没有吊牌。即便个别有吊牌的,也没有表明该款泳装的面料成分。万般无奈之下,李小姐只能凭自己的感觉,拿出“盲人骑瞎马”的勇气挑选了一款也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游泳衣。

    对于大部分我国消费者来说,在他们心目中泳装的使用时间不长,夏天一过就闲置不用。并且,总的来说泳装的价格不高,基本上都是年年更换。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泳装市场潜力巨大,另外一方面也折射出在消费者心中,泳装仅仅是自己衣柜里众多服装里头的一个匆匆过客,并不会留下多少记忆。

    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灵活对应市场需求

    纵观目前我国泳装行业,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数不胜数的中小企业所占据。这种情况,在国内三大泳装基地福建晋江、浙江义乌和辽宁兴城中尤其以浙江义务最具有代表性。在义务,绝大多数的泳装生产企业规模都不大,甚至于个别的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的规模。但也正是由于其小,调整生产方向的机动性相当强,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也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谓是占尽了先机。

    许文采是湖南株洲人,多年前他带着自己的老婆来到义务打工。在有了一点积蓄之后,2003年左右夫妻俩倾其所有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目前,他的工厂忙时有7、80号工人,闲时只维持20来人的规模。一年里面的大多数时间,许文采的工厂都依靠替别人贴牌生产内衣来赚取微薄的利润,不咸不淡的维持着。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他的小工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最惨的时候,许文采曾经连续一季度没有接到一笔订单,连续三个月没有开工。但是,每年春天他的工厂却是风雨无阻的三班开工。工人轮换着干,机器却从来不停。这个时候生产的产品,就是即将在夏季进入销售旺季的泳装。

    对于许文采来说,他的工厂没有、也不需要设计研发部门。他每年生产的泳装款式和花色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去年销售火爆的,今年直接“照葫芦画瓢”开足马力生产;第二是马不停蹄的到市场上转悠,看看各种品牌泳装今年推出的新款,然后回家克隆生产“山寨”泳装;第三是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产品的款式、结构。

    对于泳装的销路问题,许文采从来就没有担心过。依仗着义乌举世闻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顺畅且成熟的销售渠道,让许文采乃至更多和他类似的小老板们省去了后顾之忧。

 
分享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赞助商链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