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日,兴城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泳装名城”的称号,成为全国泳装行业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似乎是站在这个节点上,行业的、政府的、企业的声音,渐渐汇成一个最强音——转型、提升。
独特的海滨旅游环境,为泳装产业的发展与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回顾创业初期,兴城泳装业是名副其实的“单打独斗”。企业基本是在家庭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企业外,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生产能力以及市场应变能力比较弱,不少企业仍以个体户的形式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单体不大,数据显示,单个泳装企业规模产值没有超亿元的。团队协作不够,行业散状生存,组织形式不完善,发展目标不明确,没有行业自律约束,导致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存在恶意竞争,一步步把产业链推向了低水平恶性循环。同时,配套企业不完善,缺少大的织布、印花和印染企业及辅料生产企业,也阻碍了泳装产业的健康发展。产品整体档次低,高附加值产品少。
另外,兴城的泳装产业发展初期是两头在外,上游很多原辅材料依靠南方采购或进口,泳装加工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缝纫工序,挣到的是商品价值中较小的部分,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无疑,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便不具备产业的话语权,这也限制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企业的资本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就要考虑产业创新了。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如何实现泳装产业的整体突围呢?
一直以来,葫芦岛市和兴城市两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泳装产业发展。从2003年开始,通过政府引导,兴城民营泳装生产企业开始以自主经营的方式整合全市泳装资源。一些泳装骨干生产厂家组成行业联合体,采取整合所属分厂生产资源、统一进行生产设备引进更新、集中购入大型通用核心设备、对CAD服装设计等高技术设备实行技术资源共享等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实现了整个泳装产业群的技术升级换代,由低技术、低效率向高技术、高效率转变,带动兴城泳装生产规模和技术质量的整体提升。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速了泳装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