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服装,泳衣变得越来越简单,而暴露的身体部位越来越多。当代泳衣具有一定的社会特点和实用特点:它们非常贴身而且减小了水的阻力。从美学角度来说,当代泳衣突出表现了健康的身体。
1、泳衣面料的发展
纵观泳衣的发展,采用的面料从纯天然的纤维织物、化学纤维织物、混合纤维织物,发展到对身体产生最小阻力、最大舒适感的材料。
最早的泳衣之一是Arnie Borg设计的Racerback。那时,服装是用羊毛制作的,这种服装没有弹性,不能保持原状,因此容易起皱或形成气袋,从而会降低游泳者的速度。1974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一种能双向伸缩的聚酯纤维,此种纤维富有弹性,遮住了人体凸凹不平的部位,使身体更趋干流线型,大大减小了运动员前进时的阻力。
1992 年出现了一种称之为“S2000”的新型泳衣。泳衣面料采用聚酯微纤维和莱卡® 弹性纤维制成,再经特殊整理。因此,它的阻力系数较低。面料的更新,使泳衣全身的覆盖面加大。
2000年Speedo公司推出新型游泳衣--第一代鲨鱼皮FASTSKIN,即“快速皮肤”FS1。它是一种采用类似鲨鱼皮肤结构的原理制成的类似人体的皮肤。在面料上经过特别处理,采用包含类似鲨鱼皮肤上能够尖状突起的脊形结构的新型面料,其宽度和高度都是严格按照鲨鱼的结构比例制成的,同时“快速皮肤”的面料中还增加一种叫做“超级弹性”的成分,它能有效地减少肌肉的震荡。
2004年,第二代鲨鱼皮泳装FASTSKIN FS2问世。这种全身包覆泳装采用两种不同表面性能的织物Fast skin和Flex skin制作。Fast skin为含75 %阳离子聚酯纤维和25 %弹性丝的经编织物,表面轧花,花纹形状模仿鲨鱼皮,以起到拒水效果。Flex skin为含80 %聚酯纤维和20 %弹性丝的经编织物,对织物作丝光处理和涂层处理以使其表面平坦光滑,并进行拒水处理。
2007年Speedo公司又推出了第三代鲨鱼皮泳装,即鲨鱼皮FS?PRO泳衣。鲨鱼皮PRO采用先进的织物面料,由防氯弹性纱和特细尼龙纱纺织而成。测试表明,该款泳衣吸水率最低,同时该织物是目前市场上最轻的,而它的弹力比同类产品高15 %。这种弹力增加了核心稳定性,可减少肌肉振动,进而减少能量损耗。
2008年刚刚面世的第四代鲨鱼皮FASTSKIN LZRRACER,由极轻、低阻力、防水和快干性能LZR Pulse面料制成,是全球首套以超音速熔接生产的无皱褶效果比赛泳装。此外,泳衣上使用的特殊的LZR镶条,可将泳者的身体尽可能塑成流线型,减小游泳时受到的阻力。
如今,新型生物基PTT泳装面料问世,CorntecTM泳装面料以杜邦公司的Sorona®(新型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是海天轻纺与杜邦公司技术合作的结晶。它集尼龙和涤纶的优点于一身,使织物既具有功能性,又具有舒适性。手感柔软、良好的拉伸回弹性、色泽鲜艳、色牢度高、耐日晒和氯、抗污和具有免烫性能,使其特别适合于泳装,相比经编锦氨面料和涤氨面料,它有可能成为新一代泳衣的首选面料。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含有高科技的各种新型织物面料纤维应运而生,有效地改变了纤维的强度、伸长、模量及弹性等性能,尽可能地满足了泳衣面料在防水、透气、耐磨、伸缩度、舒适度等多种功能的需求。
2、泳衣款式设计的创新
上世纪30年代至今,泳衣款式的变化不仅在于追求美,还直接影响游泳速度。尤其是作为比赛泳衣的开发,在款式上从单一的遮羞功能到低阻力的科学设计。
2.1 SPIRAL泳衣
日本ARENA公司研制而成的SPIRAL泳衣,其款式设计主要集中在调校体型的理论上,即SPIRAL的螺旋设计根据人体线条特别研制,充分利用面料的收缩特性,令游泳选手身体每一部分都能绝对贴身及有如量身定造般的效果,尤其能减小臀部及胸部弯曲部分形成的阻力。
2.2 第一代鲨鱼皮FASTSKIN 1
泳衣设计上的真正突破是第一代鲨鱼皮FASTSKIN 1。FS1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采用超伸展纤维制成,具有极强的弹性和伸展力。它采用了鲨鱼脊形构造的原理,能够有效地使鲨鱼身体周围的水流走,从而减小阻力。
2.3 第二代鲨鱼皮FASTSKIN 2
在泳衣款式设计上尽量通过减少接缝及其复杂程度来减轻质量并使其更合身。泳衣表面以聚四氟乙烯抛光,除保留FS1设计外,还增加了两个附件:一是附在前臂上由钛硅树脂做成的缓冲器,使运动员拥有更好的水感,游起来更加轻松;二是振动控制系统,附在胸前和肩后的一些护垫,作用是帮助引导水流。
2.4 第三代鲨鱼皮FASTAKIN FS-PRO
该款式的泳衣可以减少肌肉振动和能量损耗。
2.5 第四代鲨鱼皮FASTSKIN LZR RACER
该泳衣是世界上第一款全身粘合接缝、超声波缝合的泳衣。
(1)胸部设计:采用高科技无缝熔接技术,在胸口和大腿部分加上超薄和超去水的LZR Panels物料,进一步增强运动员身体流线型。
(2)腹部固定设计:在泳衣内部增加类似腰封的设计,协助泳手在水中长时间保持最佳姿势和身体水位。
(3)拉链超低设计:泳衣背后的拉链设计在后腰最低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小水阻。
(4)臀部无缝设计:无缝设计被称为“一件头无缝泳衣”,在泳衣的胸部、腹部和大腿外侧加上特别的镶条,令水流更顺畅地通过泳衣表面。
3、泳衣的结构设计
泳衣的结构设计运用面料的伸缩弹性与各部位的设计量互补,以获得无承重感、无束缚感的舒适性能。因此,在泳衣的结构设计中,除了要符合泳衣的流行特征以外,需更加关注其面料及缝制工艺的合理性要求。泳衣结构设计应能表现出准确的人体廓形,并赋予腰部、肩背部必要的活动机能。因此,在标准人台上作立体裁剪比较容易把握泳衣的外形,容易判断泳衣与人体的结构关系,但不易控制面料弹性在人体各处的均匀分布,会造成泳衣对人体的束缚压力不均匀。如果运用平面结构设计的方法,先设计出与标准人台或人体表面形态完全相符、呈贴体状态的基本纸样,之后,再根据面料的结构特性与工艺特性进行基本纸样的补正,根据款式的造型特征进行分割、并合等结构变化,才能得到松紧适度,与人体形态相符的泳衣纸样。
4、未来游泳衣的发展趋势
游泳运动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纯粹的竞技较量,它还是一次高科技的比拼,这一点在泳衣的发展上表现尤为明显。
4.1 泳衣面料
(1)新型纤维的使用。在泳衣面料素材方面,考虑能够减小水的阻力和逆流的纺织方法以及面料的表面加工。
(2)对仿生学的研究。泳衣尽量模仿自然肌肤的滑爽,增强其对水的适应性。
4.2 款式设计
(1)利用服装人体工学设计出便于活动的、很方便的立体裁剪以及强调突出人类身体的曲线线条,减小水的阻力的流线型泳装。
(2)不同的泳姿需要款式不同的泳衣。仰泳和蛙泳的服装就有很大不同,仰泳的泳衣可以将拉链从后背改到前胸,蛙泳的泳衣则在臀部上设计出更适合蹬腿的纹理。
(3)在三维造型上,将会更多采用立体裁剪方式设计泳衣,使泳衣与人体的胸部、臀部匹配更加紧密,从而降低阻力。
4.3 缝迹
泳衣的服用性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缝迹特性的影响,其缝迹特性又与缝迹结构、缝迹密度及缝线特性有关。随着“第四代鲨鱼皮”的出世,未来泳衣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多地采用免缝合接缝技术。
4.4 游泳衣的运动性能的研究
总之,游泳衣的发展方向是:
(1)平削身体的凹凸,使之更趋于流线型;
(2)使水流沿身体表面流动;
(3)防止游泳衣内进水或者使水从游泳衣内排出。
5、结语
科技进步不但引起了泳衣制造加工领域的革命,也改变着人们对泳衣的设计和审美观念,而创新的面料和低阻力的款式设计使弹性针织物游泳衣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